We have organized a SI in JUPD (the LINK).
The details in Chinese is available HERE.
收缩现象在全球化背景下将会是一个结构性的长期过程,本期专刊旨在立足当前国内外城市转型的重要时期,积极应对”收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效地制定适应国家高质量发展需求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战略和规划,通过有机更新提高城市活力和培育城市新功能。专刊收稿包括关于收缩城市如何发展的原始研究,并向利益相关者介绍城市规划、设计和发展、研究和实践。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该领域知识状态的档案快照,而且还希望为国际学者提供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洞察。在其框架内,本期专刊通过严格的审查程序选择了论文。它成功地汇集了来自美国、英国、中国、波兰、俄罗斯等国的55位作者的16篇论文。他们的话题很有趣,并且与现实世界中城市收缩有关的问题有很好的关联。研究结果和研究意义对专业人士和学术界都非常重要。
The full articles are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RDDD/issues/ISY8Ih39EtckBh0DYSKdFZmjqAEkywDMs8qer4P7Ang1vzciVNAO14Mm2s5MVDr0?uniplatform=NZKPT
收缩城市的形成与规划启示——基于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视角
杜志威,李郇
[摘 要]收缩城市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已不鲜见,以人口减少和经济衰退为特征的收缩城市已经引起国内外城市规划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从资本流动角度对城市收缩的概念、形成、类型进行解释。在分析资本流动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收缩城市是过度积累危机的空间表现,而过度积累危机中出现的资本盈余和劳动盈余是导致城市出现收缩主要动因。另外,根据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的特征,分别从依附关系、制造业转移、郊区化、地方制度响应等四个方面分析不同类型收缩城市的形成机制。最后借鉴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从规划方向指出收缩城市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引导城市规划理论转变、培育城市创新空间形成、实现城市空间品质提升。
[关键词]收缩城市;资本流动;时间-空间修复;经济危机;新马克思主义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城镇化地区收缩现象——以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为例
秦小珍,杜志威
[摘 要]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在外来资本和地方政府的双重作用下实现了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珠三角地区产业经济资本外流和劳动力流出,表现为经济增速放缓和外来人口大量流失的收缩现象。本文以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为例,重点探索农村城镇化地区村庄单元的收缩特征、形成机制和规划应对。研究表明,农村城镇化地区存在以出租屋空置和厂房小型化分租为特征的空间收缩,且主要集中于旧村和老旧工业区;外向型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外来产业人口流失是导致村庄出现空间收缩的主要动因。为了避免村庄持续收缩,本文结合农村城镇化地区收缩特征和机制,并借鉴欧美国家采取的“精明收缩”发展策略,重点从旧村、旧工业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和促进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村城镇化,收缩,上沙村,东莞
东北地区收缩城市的识别分析及其规划应对
高舒琦,龙瀛
[摘 要]尽管当前国际上收缩城市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但已有不少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相当数量的收缩城市。本文首先总结了“中国收缩城市研究基本态势调查”的部分结果,发现东北地区成为规划界同行所认为的中国收缩城市集聚区。随后,本文对东北地区收缩城市进行了识别,发现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是绝大多数东北地区收缩城市的共性特征。在对东北的区域问题以及该地区收缩城市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后,本文选择了东北地区人口收缩较为严重的伊春市,分析了当地人口收缩的背景、特征问题与表象。本研究发现,东北地区的收缩城市,既受到区域性少子化、边缘性、制度变迁等问题的影响,也带有资源型城市的共性问题,而个案城市的特性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口的收缩。对比西方的资源型收缩城市,伊春的人口收缩有着更为复杂的成因并出现了 “退二进一”、“逆城镇化”等特殊现象。最后,在总结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收缩城市,资源型城市,林业城市,东北地区,老龄化
重视新常态下我国城市的“紧+缩”发展研究
周恺,顾朝林,钱芳芳
[摘 要]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入紧缩期。在国际倡导“绿色经济”发展以及国内“区域异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城镇化的绿色转型(即新型城镇化)面对着经济基础、发展阶段、动力和危机各异的城市个案,其转型的动力、思路和举措应当各不相同。本文借鉴“紧凑城市”和“收缩城市”理论中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成果,以沿海城市深圳和东北老工业城市阜新为案例,提出在“降增速、去杠杆、调结构、促公平”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下,我国未来“仍然持续增长”和“持续慢增长或收缩”两种类型的城市实现绿色转型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可持续发展;紧凑城市;收缩城市;新型城镇化;
武汉城市圈城市收缩现象研究
刘玉博,张学良
[摘要]以人口流失为核心特征的城市收缩现象普遍存在。本文利用五普和六普数据,分析武汉城市圈城市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变化,识别城市收缩现状。数据显示,在构成武汉城市圈的9个地级或县级城市中,除武汉和鄂州外,其余7市均发生收缩,省直管仙桃市的收缩程度最高达20.3%;以构成城市圈的4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的收缩率达64.58%。通过重点分析圈内收缩最严重的地级市--黄冈发生收缩的背景、现状,本文认为黄冈市的收缩是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结果,同时武汉总体上对周边区域形成的“虹吸效应”也是黄冈发生收缩的原因之一。黄冈总体上表现为较低的经济效率和土地利用,且从年龄结构和知识水平方面的人口质量较差,而目前执行的城市发展规划并没有考虑人口规模的大量减少,依然以扩大经济规模为主要目标。为了应对“城市收缩”,本文认为武汉城市圈应制定区域的、整体的规划,以促进圈内各城市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并出台“收缩型的规划”以遏制与人口流失相悖的土地蔓延状态,同时收缩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重点应由促进人口规模扩张向提高人口质量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城市收缩;人口流失;人口空间结构
All papers in the two special issues are available for downloading (http://pan.baidu.com/s/1eSLiORw).
收缩城市:国际经验和中国现实
龙瀛,李郇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推动中国城市发展的三驾马车出现了变化,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出口加工工业开始出现衰退,国内劳动力增长出现刘易斯拐点以及城市土地财政市场出现紧缩,中国城市发展正在脱离原有的快速发展轨道,出现了城市增长的分化。其中,城市收缩的出现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新现象之一。
国际上收缩城市的研究由来已久,案例不乏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城市,背后的原因各异。在中国,收缩现象还为增长的主流所忽视或不愿意看到,这导致了对城市收缩的机制、影响与判断的框架缺乏研究,在一个从扩展性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的过程中,城乡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没有提供足够的储备,导致现在规划实践上人口必须增长的桎梏观念还鲜有突破。
收缩城市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国际经验、国内现状、规划建议等,对于国内学界和实践界还是个新生事物,但是一些地区城市的收缩现象已经为中国城市收缩的研究提供了案例,为此组织收缩城市研究专辑,介绍国际经验、分析国内现状、剖析典型案例等,率先在国内提出研究“收缩城市”的呼声,引起学界和实践界的共识。
本专辑的第一期(共两期)共包括五篇文章,主要关注收缩城市的中国研究,(1)周恺等针对收缩城市国际国内近十年的研究进展的综述,对城市收缩的概念和研究的内容进行界定,为国内的城市收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点;(2)龙瀛等以街道为单位的人口研究,对中国收缩城市的识别、分类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未来研究框架,(3)杨东峰等基于影像数据的人口流失指数和扩张指数的计算,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失与用地空间扩张的悖论进行了分析,(4)吴康等撰写的针对京津冀和长三角的收缩城市的比较研究,是对巨型城市区域出现新问题的探索;(5)李郇等撰写的针对珠江三角洲的收缩城市研究,强调了珠三角局部出现的收缩现象的存在,并通过案例分析城市收缩出现的宏微观机制。
城市收缩的研究在中国处在起步阶段,面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城市研究者需要为新形势下的城市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研究。